華藏工程──清晰的思維模式
.jpg)
佛法到底在講什麼?我們大概都不甚了解,因為沒有經過聲聞乘的訓練。要知道,大乘佛法(宏觀佛法)是建立在小乘佛法(微觀佛法)的基礎上,小乘佛法(微觀佛法)則是建立在健康的人格上。人格與心性扭曲了,就沒有辦法修行了。
「華藏工程」是一種小型共修會,也是現代人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溝通的訓練場所。參與華藏工程的作用主要是讓我們了解生命不同的語言模式和思維模式。修行屬於行為模式,行為模式來自於語言模式和思維模式。因此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是生命中邁向菩提修持的唯一前行方法。
修行若要真正進入佛陀的智慧之海,最重要的關鍵是要打開心量放下我執、我見,華藏工程最大的特色就是透過研討的方式,訓練自己跳出自我的局限,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來欣賞別人的意見,培養觀察和觀照本身的能力,啟發自己的覺性,進而破我、法二執,達到心靈與生命無盡的成長與超越。
.jpg)
聆聽、欣賞、接納的訓練
「結界工程」是個人自修的鍛鍊,而「華藏工程」是「結界工程」的延伸,是透過與他人相處、共修的養成。華藏工程,以3至5人為一小組,研討內容自定,例如抄經、整理師父講經錄音帶……。參加人員必須事先就研討的課題作準備,而於研討時提出想法與心得。
透過彼此的探討,才能瞭解佛法到底在講什麼,否則光靠自己去想,看不到盲點。透過研討而接納不同的立場,就懂得如何平等慈悲。華藏工程是訓練我們去瞭解經典中的語言模式與思維模式,藉以矯正不當的行為模式,對佛法的疑慮之處,可以一一解明,好比將自身從象牙塔裡解放出來。
借著華工小組的結合,「華藏工程」向內,可以上求佛道,向外,可以下化眾生。因為不能批評,只能觀察,所以從他人身上反照自己,才能勘定、矯正自己的偏差,避免走入偶像崇拜或造成宗教狂熱的傾向。藉由接觸眾生來擴大心量,放下自我,欣賞別人。認真去做,就是修行。華藏工程,養成每一位參與者獨立的性格,同時培養與大眾相處的能力;能獨立亦能和諧的處眾,是華工六字箴言「聆聽、欣賞、接納」的要義。
.jpg)
華藏工程研討方式
一、流程
(1)上香、禮佛三次
(2)誦《華嚴經經首》或《華嚴三品》之一
(3)每人發言3至分鐘,進行三輪
(4)自由討論(仍圍繞主題)
(5)迴向
二、研討方式
(1)課前準備:學員上課前應做好充分準備,所要發言的內容,於上課前就準備好,把法語、心得、故事、譬喻等重點整理記錄下來,寫在稿紙上。
(2)研討時,彼此聆聽、欣賞、接納的能力
每人每次發表時間為3至5分鐘,時間到即應停止,發表內容以本堂課研討內容為主,不得有題外之言論。別人發表時,不得發言、插話。輪到自己發言時,不得接續前者的論述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