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行入門】生命教育-讓心活起來:人生的五大誘因
人類的五大誘因──財富、權力、名望、知識、情愛,有福報的人會黏上去而不知煞車,沒有福報的人得不到這五個,便會掉入五大議題之中。我們期望在人生中,不管是因順利而受五大誘因影響的人,或是不順利而受五大議題影響的人,都要重新調整人生的態度。
- 財富:財富的結構,不是以名下的產業多寡來計算,應該是以實際享受到的部分來看。財富是一大誘因,易使人迷在其中而不自知,面對財富我們具備警覺性。
- 權力:權力,許多人一旦握有權柄後,就忘了我是誰,一路往前狂奔,也不知踩煞車。權力要那麼大幹什麼?權力大的人造業多,有幾個大權在握的人有智慧?在掌握權力之後,誰還確實在服務眾生?沒有!權力最容易腐化人性。一旦上了權力的軌道,就停不住了。
- 名望:熱愛名望的人,猶如小鳥愛著牠的羽毛一樣,為了保護自己的名望,會一再地扭曲自己。從我們生命的德行中自然產生的好名聲,當然是非常可貴的,但假如是為了社會制度架構下所建立的名望,就會很痛苦。
- 知識:當在知識的領域裡無限成長,一旦踏上知識的軌道之後;便容易造成意識型態。工程師有工程師的思惟模式,醫生有醫生的思惟模式,文學家也有文學家的思惟模式。當這些知識性的思惟程式越堅固,對立分別就會越清楚,但很難活出全方位的自我。
- 情愛:當情愛能夠順利,家庭夫妻不合的情況就沒有了。當情愛能夠很順利發展時,兩個人就黏在一起,其他事業都可以不管了。然而,人生還有廣泛的範圍,應該怎麼辦?不是說情愛不好,這不是詛咒,可是這種黏稠度亦會使人性遭到扭曲。
為什麼不管是順境或逆境,都需要調整人生的態度呢?因為欲望會產生患得患失。沒有福報而得不到的人「患得」,此時欲望會扭曲人性;至於已經順利擁有的人,卻又「患失」,為了能夠鞏固它,便再繼續努力。因此,以欲望作為人性基礎的人,永遠在生存的邊緣掙扎,無限的追求導致患得患失,使人性扭曲。但假如能夠順利獲得一切的人,卻不能分享給大眾的話,生命就將愈來愈枯竭。
認識欲望與人性,不要讓欲望打敗人性,而要用人性去拯救欲望,將已獲得的,不管是多是少,儘量分享給世人,那麼人生中所遭遇到的逆境挫折,往往是生命成長的動力。